皇冠足球:史上第一次以东坡为名的故宫大展,何以不见《寒食帖》等名迹

admin 6天前 社会 284 2

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,其文、诗、词、书、画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,堪称宋代文化的代表之一。筹备多年的“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字画特展”现在已进入布展的收尾阶段,并初定9月1日对外开放,这既是今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首场重量级展览,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故宫以东坡为名的大展。据故宫博物院编《千古风骚人物: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字画特展》先容,此次特展展出的苏轼真迹包罗《新岁展庆帖》《人来得书帖》合卷]等。此外,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真迹均将泛起,此外,宋元明清与苏轼相关的字画也将举行泛起。

苏轼的存世名迹中,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《寒食帖》等诸多苏轼名帖,上海博物馆则有苏轼晚年《答谢民师论文帖卷》等,日本则珍藏苏轼《李白仙诗卷》等,这些赫赫名迹由于策展方立足于自身馆藏的缘故原由,并未泛起在此次展览的图录中。

“故宫六百年是两岸故宫的大事,这一以东坡为名的特展,不见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苏轼代表性名迹,也不见上博珍藏的苏轼名迹,让人照样有些遗憾的。不外,由于策展方自己就是立足于故宫博物院的珍藏,并未举行全球苏轼名迹的总动员,考虑到疫情缘故原由,也是可以明了的。”一位古代字画研究者对汹涌新闻说。

苏轼像


苏轼《寒食帖》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? ?非此次北京故宫特展的展品

苏轼(1037—1101年),在历史中有着多重身份,他曾官至礼部尚书,却数次被贬谪居;与父洵、弟辙合称“三苏”。 其文汪洋恣肆,明了畅达,为“唐宋八人人”之一。作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气概独具。词开豪迈一派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

同时他又善于行书、楷书,得力于王僧虔、李邕、徐浩、颜真卿、杨凝式而自立室数。用笔丰腴跌宕,有无邪烂漫之趣。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“宋四家”。能画竹,学文同,为湖州竹派之一,又能作枯木、怪石、佛像,出笔奇古。论画力主“神似”,以为“论画以形似,见与儿童邻”,并提出“士夫画”(即文人画)之说。故宫博物院即将推出的《千古风骚人物: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字画特展》以字画入手,泛起一个可知的、周全的东坡居士。

苏轼善于画怪石、墨竹,且绘画重视神似,主张画外有情,画要有寄托,否决形似,否决程序的约束,提倡“诗画本一律,天工与清新”,而且明确地提出了“士夫画”的观点,对以后“文人画”的生长奠基了一定的理论基础。其存世画作,无论是《潇湘竹石图卷》,照样前几年现身拍卖场的《木石图》,都有着伟大争议。

台北故宫藏苏轼名迹《寒食帖》等无法“回京”

据相关资料先容,两岸故宫珍藏有30多件苏轼书法真迹,同时也珍藏有多幅传为苏轼的画作,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苏轼行书《治平帖卷》、《书林和靖处士诗后》等,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苏轼名迹包罗《宝月帖》、《廷平郭君帖》、《致运句太博帖》、《北游帖》、《京酒帖》、《新岁展庆帖》等 。

上海博物馆珍藏的《与谢民师论文帖》? 非此次展览展品


台北故宫珍藏中最著名的包罗苏轼《黄州寒食诗帖》、《前赤壁赋》。《黄州寒食诗帖》,纸本,25 行,共129字,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。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,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。诗写得苍凉多情,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伶仃的心情。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,有感 而出的。通篇书法起伏跌宕,光彩照人,气焰旷达,而无荒率之笔。《黄州寒食诗帖》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, 被称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,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。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:“此书兼颜鲁公,杨少师, 李西台笔意,试使东坡复为之,未必及此。”

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苏轼《赤壁赋》为行楷书,结字矮扁而慎密,文字丰润沉厚,是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。

据悉,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去年初举行的“颜真卿特展”即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来了有“天下第二行书”颜真卿公认真迹《祭侄文稿》,并引发惊动,不少古代字画研究者此前对汹涌新闻示意,十分认可东京国立博物馆、上海博物馆这些年的这一系列中国古代字画的策展,并举行全球总动员。以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董其昌字画大展而言,就向日本方面借展了包罗颜真卿《自书告身帖》等在内的唐宋名迹书法。

由于台湾区域主政者的操弄,大陆区域的博物馆向台北故宫博物馆借展文物一直有着较大阻力。作为拥有众多“无上至宝”的台北故宫,其所藏国宝无论是在馆内展出照样借展,都市引起普遍关注,而对于大陆文博爱好者而言,这些文物履历了1930年代初至1940年代的 “文物南迁”,1948年终近3000箱故宫文物赴台由此分开两岸,这些文物在台湾区域流徒了16年,直至1965年,台北故宫博物院完工,至此自从1933年脱离北京,后辗转多地、赴台后又保留在台中雾峰北沟多年的文物终于有了正式的栖身之所,而台北故宫的文物何时可以回大陆展出更是牵动人心。

事实上,两岸博物馆的交流也一直有之,2009年10月,北京故宫的37件文物赴台参与与台北故宫合办“雍正大展”。两岸故宫文物半个多世纪互不往来的款式,被“雍正”率先打破。

尔后,2011年台北故宫推出“山水合璧——黄公望与《富春山居图》特展”,更是将两岸博物馆之间的交流推向热潮,那时除了展出台北故宫所藏的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(无用师卷)外,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《富春山居图》(剩山图)也赴台杀青“山水合璧”之约。在那时,中国大陆方面就提出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《富春山居图》(无用师卷)能否交流展出,在协商的过程中,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别强调,自1996年台北博物院文物赴英国展出迄今,所有借展区域的博物馆,均需出具司法免扣押条款,他们也极乐于早日促成两岸文物的交流,然则为了制止任何可能泛起的因素,必须坚持通过“司法免扣押条款”,才能让《富春山居图》(无用师卷)赴浙江。

尔后,“司法免扣押条款”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接受采访中被多次提及,此外,尚有展出时的名称话题。

有学者示意,详细到此次“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字画特展”,由于策展自己就是立足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,自己也未举行全球苏轼名迹的总动员,考虑到疫情缘故原由,也是可以明了的。

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苏轼《赤壁赋》(局部)


以苏轼为焦点的北宋文人群像

据先容,故宫博物院的此次特展第一单元“胜事传说夸友朋”回到了其生涯的时代,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,展现他的交游圈以及所处的时代空气,为观众泛起以苏轼为焦点的北宋文人群像。

苏轼生涯的时代,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。与他有着深入来往的先辈如欧阳修、王安石、司马光等人,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人人;他的学生及友人如黄庭坚、秦观、米芾、李公麟、王诜等人,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

苏轼《治平帖卷》中的东坡先生?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
清拓东坡像圆扇

在这一单元中,除了苏轼的《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》《题王诜诗词帖页》外,蔡襄《京居帖页》、黄庭坚《君宜帖页》、米芾《盛制帖页》,欧阳修《灼艾帖卷》,以及王诜《渔村小雪图卷》均将展出。欧阳修、黄庭坚等与苏轼来往友谊、“乌台诗案”等北宋历史事件也在这些展品中有所体现。

其中,苏轼的《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》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(季常)的书札,《新岁展庆帖》是相约陈慥与公择(李常)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;《人来得书帖》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。

苏轼,《新岁展庆、人来得书帖》合卷(图为《新岁展庆帖》),北宋,前帖纵30.2厘米,横48.8厘米,后帖纵29.5厘米,横45.1厘米。

《东坡集》卷五十《岐亭五首序》中纪录了苏轼于北宋元丰三年(1080年)五月贬谪黄州时与陈慥相见之事。提及黄州,自然会想到《寒食帖》,而据徐邦达先生的考证《新岁展庆帖》应作于北宋元丰四年(1081年)春季(苏轼时年44岁),为《寒食帖》前两年。

苏轼在黄州时与陈慥书信往来频仍,在与他人之信中亦常提及陈慥,可知二人友谊深挚。

《新岁展庆》、《人来得书》二帖下笔自然流通,劲媚秀逸,笔笔交接明白,经心用意。虽为书札,却写得异常细腻,字的入笔、收笔、牵连交接明白,是苏轼由早年书步入中年书的佳作。

苏轼,《新岁展庆、人来得书帖》合卷(图为《人来得书帖》),北宋,纸本,行书,前帖纵30.2厘米,横48.8厘米,后帖纵29.5厘米,横45.1厘米。

此外,苏轼与欧阳修、黄庭坚、蔡襄等人的来往,也在各自的作品中有所联系和体现。其中,苏轼比米芾大14岁,两人来往不多,但苏轼对米芾的影响却不小,展览中的《盛制帖》为米芾致友人蔡肇(字天启)尺牍之一。小行草笔势飞动,形态曼妙;“天启亲”三大字则一气呵成,淋漓愉快,充实显示了“刷字”的艺术特色。署款用“黻”而未用“芾”字,可证作于米氏41岁之前。

米芾《盛制帖》,北宋,纸本,行草书,纵27.4厘米,横32.4厘米。


欧阳修《灼艾帖》,北宋,欧阳修书,纸本,册页,纵25厘米,横18厘米,行楷书,6行69字。

值得关注的是,苏轼《题王诜诗词帖页》与王诜《渔村小雪图卷》同在这一部门展出,也让观众对北宋驸马王诜产生了兴趣,两人最早的来往纪录得从“乌台诗案”提及,据《东坡乌台诗案》载他们之间的最初来往始于熙宁二年(1069年),而《题王诜诗词帖页》作于北宋元祐元年(1086年),苏轼年49岁。该帖是苏轼为密友王诜自书诗所作的题跋,记述了王诜因受其累而贬至武当,然仍醉心于诗词,有世外之乐。

苏轼《行书题王诜诗帖页》,纸本,行书,纵29.9厘米,横25.7厘米。

“晋卿为仆所累,仆既谪齐安,晋卿亦贬武当。饥寒穷困,本书生常分,仆处之不戚戚。固宜。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,诗词益工,超然有世外之乐。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,甜头乐者耶。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。”

据研究,此跋在《东坡集》卷六五有纪录。《东坡集》卷一三中另有苏轼另一跋“和王晋卿诗、并叙”的纪录:“元丰二年,予冒犯贬黄州,而驸马都尉王诜亦坐类远谪,不相闻者七年。予既召用,而诜亦还朝,相见殿门之外,叹息之余,做诗相属。词虽不慎工,然托物悲慨厄穷而不怨,泰而不骄,怜其贵公子有志云云,故和其韵。”以上两段后记再连系《宋史》卷二四八《公主传》中的史料,证明了王诜的贬官一方面是受苏轼的牵连,另一方面是因为冒犯了他的妻子魏国大长公主。

王诜为苏轼至交。该帖笔丰墨满,结体是非交织,纵横抑挫,富有动感。虽是叙事而兼有议论,充满情绪色彩,是为知己而作。

苏轼对于王诜的绘画水平评价极高,他以为“驸马都尉王晋卿画山水寒林,冠绝一时”与之呼应展出的王诜《渔村小雪图》。

王诜,《渔村小雪图》卷,北宋,绢本,设色,纵44.5厘米,横219.5厘米

该画形貌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致。图中雪山奇松,溪岸渔艇,峰回路转,步移景易,整个画面意境萧索,笼罩在一片空灵、静寂的空气之中,虽有渔夫艰辛劳作,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憧憬山林隐逸生涯的雅致情怀。

王诜,《渔村小雪图》卷(局部),北宋,绢本,设色,纵44.5厘米,横219.5厘米

此图是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。图中山石勾皴纯用侧锋短笔,边缘轮廓接纳“破墨法”,在勾勒之后用清水向内化开,墨色轻淡。寒林长松则用中锋浓墨,从而突出显示了其凌寒不凋的尊贵品质。为了显示积雪,除山峦留白外,王诜还在峰顶、树杈、沙脚施以白粉。为了显示雪后阳光,作者又于树头、苇尖略染金粉,在通幅水墨之中吸收了唐以来金碧山水的画法,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。

王诜,《渔村小雪图》卷(局部),北宋,绢本,设色,纵44.5厘米,横219.5厘米

这幅作品充实体现了北宋时文人画强调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创作主旨,以娴熟的技法写“词人墨卿难状之景”,正是“诗画一律”的典型作品。

黄庭坚,《惟清道人帖》宋,纸本行书,纵29.3厘米,横31.8厘米

苏轼、黄庭坚等文人雅士经常聚会的地方就是王诜的西园。那时最为著名的文人雅集之《西园雅集》就是在王诜家里举行的。后世有诸多描绘《西园雅集》的作品,其中清代朱耷《西园雅集记卷》和丁观鹏《西园雅集图轴》也将在展览中展出。

八大山人,《西园雅集》卷,清,纸本,行书,纵25.4厘米,横204.2厘米

作为文学家的苏轼:苏子作诗如见画

作为一代文豪,苏轼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撒播千古的优异诗文,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为了后世字画家喜好的创作母题。他所提出的“士人画”观点,奠基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,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。

第二单元“苏子作诗如见画”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,及后人凭据其诗文创作的字画作品,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,为人人泛起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。其中苏轼的同代人林逋《自书诗》便表达了苏轼在那时的影响力:

林逋《自书诗》,纸本手卷,纵32厘米,横302.6厘米。行书34行,6段接纸。

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,共5首诗,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,其余均为七言诗。

据诗后林逋自识:“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”,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(1023年),林逋时年57岁,其书体瘦劲,秀逸,笔法厚重,品格绰约,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靠近。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,无年款,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、五年间苏轼(时年约54岁)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。此书藏锋敛锷,姿媚可爱,是罕有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。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,珠联璧合,实为难过的至宝。

吴镇,《墨竹坡石图》轴,元,纸本墨笔,纵103.4厘米,横33厘米

尔后,元代赵孟頫、鲜于枢、吴镇,明代祝允明、徐渭,直至清代胤稹等都有依据苏轼诗词为源头创作的作品。好比,苏轼善画竹,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,并不分节绘写。尝在试院,兴到无墨,遂用朱笔写竹,后人竟效,称为“朱竹”。能作枯木、怪石、佛像,出笔奇古。吴镇的墨竹坡石也有受苏轼影响的况味。

包世臣《苏轼诗轴》

尔后,元代赵孟頫、鲜于枢、吴镇,明代祝允明、徐渭,直至清代胤稹等都有依据苏轼诗词为源头创作的作品。好比,苏轼善画竹,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,并不分节绘写。尝在试院,兴到无墨,遂用朱笔写竹,后人竟效,称为“朱竹”。能作枯木、怪石、佛像,出笔奇古。吴镇的墨竹坡石也有受苏轼影响的况味。

宋人《赤壁图》

苏轼在中年被贬谪湖北黄州后,曾两次游黄州四周的赤壁,借物咏怀,前后作两篇《赤壁赋》和《念奴娇?赤壁怀古》词一首,均成千古绝唱。苏轼游赤壁的故事也成为后世字画和工艺品中常用的题材。宋人马和之、明人文征明、钱谷等均创作过差别气概的“赤壁”相关作品。其中宋人《赤壁图页》险些再现了苏轼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”的场景。

马和之《 后赤壁图卷》(局部)

而文征明所书《前后赤壁赋卷》,前后相距二十五年,书法清劲苍润,一笔不苟,既体现了其艺术功力,又可见其笔法之转变。前页小楷遒劲秀拔,后页则已见瘦劲苍老,但无衰败之气。文氏书法以深挚功力见称,史载其九十岁尚能书蝇头小楷。此书取法《黄庭经》、《乐毅论》,方整中有温纯精绝之古意,是文氏小楷书的代表。

文征明,《赤壁赋》页,明,纸本小楷书,《赤壁赋》纵24.9厘米,横18.8 厘米,《后赤壁赋》纵24.9厘米,横18.7厘米。

作为书家的苏轼: “我书意造本无法”

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气概,其造诣不只备受时人赞誉,他喊出“我书意造本无法”的口号,引领的宋代“尚意”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,转益多师,最终形成自己怪异的气概面目。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,转益多师,最终形成自己怪异的气概面目。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书法的前人作品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、摹仿和谈论,展现其书史职位,为人人泛起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。

要梳理书法的历史,颜真卿是绕不开的人物,此次将展出明拓《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》、清拓《颜真卿书鲜于氏离堆记》和明拓《颜真卿书争座位帖》,从碑帖领会颜真卿的书风,而其中苏轼极为推许的是《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》,此碑字体平整峻峭,深挚雄健。宋苏轼《东坡集》云:“颜鲁公生平写碑,唯《东方朔画赞》为清雄,字间栉比,而不失清远。”

宋拓《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》(书籍目录为明拓)

书法由唐到宋,杨凝式是一转折人物,苏轼评曰:“自颜、柳没,笔法衰绝。加以唐末丧乱,人物凋谢,文采风骚扫地尽矣。独杨公凝式字迹雄杰,有二王、颜、柳之余,此真可谓书之俊杰,不为时世所汩没者。”展览承颜真卿后,展出杨凝式《仙人起居法卷》,此卷最早为宋高宗内府之物,后入贾似道手中,至明代项元汴等所藏,至清代乾隆时进入内府。

杨凝式,《仙人起居法》,五代,纸本手卷,纵27厘米,横21.2厘米。草书8行,共85字。()《仙人起居法》是杨凝式誊写的古代医学上一种健身的推拿方式,文体近似口诀)

此幅小行草书是杨凝式76岁时的作品,似随意点画,不假思索,用墨浓淡相间,时有枯笔飞白。书字的结势于攲侧险劲中求平正,且行间字距颇疏,在继续唐代书法的基础上,以险中求正的特点建立新气概,尽得无邪烂漫之趣。此书是杨凝式行草书传世作品的代表作,对宋代书法影响较大。

今后承接苏轼《治平帖》、《归院帖》、《春中帖》。

其中《治平帖》是苏轼誊写的信札,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。凭据帖后赵孟頫、文征明、王穉登三人之跋可知,此帖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,时年约30余岁。该帖笔法精致,字体遒媚,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,正如赵孟頫所称“字划风骚韵胜”。

苏轼,《治平帖》卷,纸本行书,纵29.2厘米,横45.2厘米

《归院帖》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,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(1086—1089年),苏轼时年51至54岁。前人虽云苏轼书学颜真卿、杨凝式,但现实受徐浩行书的影响最深。此帖笔致萧散,结态随意,似不经意而笔到法随,已不见学古痕迹。诚如苏轼自己所说:“不践昔人,自出新意。”虽短短五行,已臻化境。

苏轼,《归院帖》页,宋,纸本行书,纵35.1厘米,横12.4厘米

《春中帖》是苏轼写给范纯粹(德孺,范仲淹的第四子)的信札。据纪录,北宋元丰末年,范纯粹因和谐诛讨西夏的遵裕、昌祚两路军的矛盾有功,宋神宗将他由陕西转运判官进为转运副使。据此可知,此信札的誊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,即元丰七八年间(1084—1085年),苏轼年约50岁左右。帖中“二哥”是指范纯仁(范仲淹次子)。此帖笔法自然流通,寓巧于拙,仪态淳古,有浑朴凝重之韵致。虽有缺字、残损,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。

苏轼,《春中帖》页,宋,纸本行书,纵28.2厘米,横43.1厘米

从苏轼书法中不难发现,他曾遍学晋、唐、五代名家,得力于王僧虔、李邕、徐浩、颜真卿、杨凝式,而自成一家 ,自创新意。 用笔丰腴跌宕,有无邪烂漫之趣.。 自云:“我书造意本无法”;又云:“自出新意,不践昔人。” 黄庭坚说他:“早年用笔精到,不及老大渐近自然”;又云:“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。”晚年又挟有外洋风涛之势,加之学问、胸襟、识见四处过人,而一生又屡经崎岖,其书法气概丰腴跌宕,无邪众多,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。

人书并尊,在那时其弟兄子侄均向他学习;后世吴宽、董其昌、刘墉、王文治等都摹仿过苏轼的书帖,可见影响之大。刘墉还会苏轼《东坡书说》的内容作为谈论书法之语,在刘墉的传世作品中“节书”与“节临”苏轼诗文的题材较多。而且在那时黄庭坚在《山谷集》里就说:“本朝善书者,自当推(苏)为第一。”

仇英,《人物故事图》册之竹院品古,明,绢本设色,每开纵41.4厘米,横33.8厘米。

 作为文人典型的苏轼:人世有味是清欢

苏轼不仅以其艺术造诣而为人称道,同时也因其怪异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。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,却始终能够潇洒的面临种种逆境,并以努力的态度不停发现生涯中的兴趣。本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和其述怀小品文为题材的作品,展现他的生涯情趣和人生态度。

仇英,《人物故事图》册之竹院品古(局部)

其中明代仇英全册共十开《人物故事图》的一开《竹院品古》被以为描绘了苏轼等文士赏古物的场景,图中文人举止文雅潇洒,被后世视为文人典型。苏轼铭端石结绳纹砚和黄慎《东坡玩砚图页》可做实物和艺术作品的转换。

清 黄慎 《东坡玩砚图页》

回首苏轼的一生,诗有苏黄之美誉,词成豪迈开派之祖,文列唐宋八人人,书冠苏黄米蔡宋四家。21岁加入礼部考试便以惊艳之才震惊主考欧阳修,一生虽宦海沉浮数次被贬,却执著坚定,又极豁达乐观,写出了大量传诵千年的诗词名篇。

现在,再读苏轼,除了诗文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外,他的创造性流动不局限于文学,他在书法、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,对医药、烹饪、水利等身手也有所孝敬。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。他进退自如,宠辱不惊成为后裔文人敬慕的范式。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另一种审美范式,凡物皆有可观,四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。苏轼是宋人,却也极其现代。

注:本文展览信息来自故宫博物院编《千古风骚人物: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字画特展》图录,本文图片和部门内容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,展览作品以现实展出为准。

附:故宫博物院编《千古风骚人物: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字画特展》目录页

allbet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本平台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皇冠足球:史上第一次以东坡为名的故宫大展,何以不见《寒食帖》等名迹

网友评论

  • (*)

最新评论

  • BGbet 2020-12-12 00:06:26 回复

    留名,此文必火

    1
    • 楓葉晓寒 2023-03-09 05:37:52 回复

      @BGbet

      香港六合彩www.bet365gw.vip)是bet365博彩公司在线上直营的亚洲官网(365BET)。香港六合彩开放bet365最新网址、bet365中国大陆网址(bet365中国备用网址)、bet365中国app下载。香港六合彩是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,bet365博彩是支持人民币的博彩公司。香港六合彩是博彩网推荐的体育博彩平台排名。
      看过的比较好的文了。